• 微信支付宝:竞争对手来了 银联正式推出二维码支付标准
    发布时间:2016/12/12 17:13:31

     观察者网 综合】12月12日,中国银联正式推出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主要包括《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安全规范》和《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应用规范》两个规范。

    此次,银联推出二维码支付标准,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意味着二维码支付“合规化”后,银联和传统银行开始双线押宝,扫码付正式迎来巨头玩家。

    而自2014年官方叫停二维码支付后,如今又重新授权银联将这一业务重新规范、带向纵深,这究竟是市场成熟的表现,还是监管层对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巨头的打压?或者只是想为线上线下的支付活动上一份保险、加一把安全锁?

    资料图

    中国银联为什么要推出“二维码支付标准”?

    中国银联作为卡组织,一直以来都在联合境内外产业各方积极研究、探索包括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即近场通信,是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二维码、蓝牙在内的各种支付交互方式。

    随着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银联已经联合各大商业银行、手机厂商等产业相关方共同推出“云闪付”。目前云闪付已发布的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了非接支付相关技术。

    同时,银联也关注到移动支付正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小微商户与持卡人的支付需求也涵盖多个层次。

    当前市场上,二维码支付已逐渐普及,银联的发卡、收单成员机构、银联卡的用户对于这一支付交互方式的推广与应用都有一定的需求,但跨行之间互联互通的市场需求并未得到很好的满足。

    为此,在成员机构的共同推动之下,中国银联正式发布“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希望为成员机构推广相关产品与服务,以及为银联卡持卡人用卡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选择,支撑银联二维码支付业务有序发展。

    银联发布的二维码支付标准包含哪些内容?

    “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主要包括《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安全规范》和《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应用规范》两个规范。

    《安全规范》从安全方面对二维码受理设备、手机客户端、后台系统等提出了具体安全要求,确保支付过程中账户信息及支付资金的安全性,对下一步银联及银行设计和开发二维码产品提供了安全相关的标准依据。

    《应用规范》定义了二维码支付的应用场景和基于数字签名的安全机制,提出了适用于金融支付的二维码应用数据元,对下一步银联及银行设计和开发二维码产品中的二维码编码方案提供了可参照的标准依据。

    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有什么特色?

    银联联合成员机构推出的二维码支付产品将是“云闪付”产品系列之一,作为现有非接支付类产品的补充。只要监管认可、产品技术较为成熟,安全风险可控,且通过相关检测认证,未来还可能会有更多的交互方式,纳入“云闪付”的产品体系。

    据银联官方发布的信息,银联二维码支付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特色:

    首先,遵循现有银行卡支付的四方模式(卡组织、发卡行、收单行、商户),以支付安全为底线,确保持卡人账户、资金等关键要素的安全。银联二维码支付基于卡组织的四方模式,与实体银行卡支付的差异仅在于支付信息交互方式的变化,其后台账户仍基于实体银行卡账户。正因为仍旧基于银行卡账户,不存在因资金沉淀在虚拟账户带来金融风险,消费者资金安全更有保障。此外,商业银行可以获取与传统银行卡支付一致的、透明的、完整的支付信息,有利于风险识别管控和客户关系管理;

    其次,采用支付标记化(Token)技术,确保支付安全。银联二维码支付以支付安全为底线,通过制定统一的技术安全机制,确保持卡人账户、资金等关键要素的安全性。采用支付标记化(Token)技术对账户敏感信息进行保护,确保账户信息在存储、处理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发生账户信息泄露的风险;

    第三,相同场景下技术模式统一,可以互联互通。在相同的二维码支付场景采用统一的技术方案和模式,实现不同机构之间的业务互联互通,确保用户使用体验的一致性;

    第四、兼容相关国际标准。预留技术扩展性,未来可通过扩展实现对二维码支付相关国际标准的兼容,确保今后境内和境外二维码支付业务的跨境互联互通。

    “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的发布是银联作为银行卡转接清算组织,为市场需求方提出“互联互通”技术解决方案的重要举措,也是银联联合成员机构推广与应用二维码支付的第一步。

    时隔两年多,央行重推二维码支付

    据之前证券红周刊等媒体报道,央行支付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推出初期,二维码支付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检测认证标准,更没有相应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如果全面推广可能会引发大面积客户资金损失和信息泄露风险。于是,2014年3月央行叫停了二维码支付。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二维码是从它有一个支点到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过程,因为2014年的时候是刚刚开始搞,线上一些主要的支付机构,比如腾讯,阿里都在开始搞这方面的研究,都推出了支付方式。但是央行可能认为还是有一些风险隐患,并不是太成熟。”

    郭田勇还说,“而且它也会平衡线上线下支付方式的协同发展,因为在线上线下里,中国银联主要是线下机构,还没有开始搞二维码支付,那么也不能让线上支付发展过快,它有一个平衡。”

    此后,央行一方面指导支付清算协会和银行卡清算机构研究制定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另一方面也未堵死扫码支付探索之路。在央行有限度地支持下,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推出“反扫”,让商户用扫码器扫消费者生成的二维码,一定范围内推进二维码支付发展。

    对此,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杨涛说,“在2014年初之所以要叫停是因为在二维码支付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叫停之后市场上或多或少也都在践行着一些二维码支付的探索,就是因为大家还有这个需求。”

    杨涛还说,“所以后来一段时间,对于二维码支付当中,对于消费者直接去扫商户的码,监管部门相对来说比较谨慎;但是对商户主动拿扫码枪去扫消费者手机上所形成的付款码,相对采取了一种观察的态度;第三个方面,就是通过长时间的监管部门不断地探索,行业协会也在不断地研究技术标准。”

    在杨涛看来,“到目前为止,应该说相关的一些研究,相关的一些安全标准和技术标准或者是指引规范的探讨,我觉得比以前要成熟的多了。”

    正是随着条码支付技术、消费者支付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监管部门对于二维码的态度逐步发生了转变——不仅明确其“作为银行卡支付有效补充”的支付定位,还将在规范制度确立后全面推开。央行还表示,待条件成熟后,将适时推动二维码支付自律性标准上升为金融行业标准。

    今年8月,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下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支付机构开展条码业务需要遵循安全标准。这是央行自2014年3月份叫停二维码支付之后,首次承认二维码支付地位。